各位网友,大家下午好!欢迎来到龙岩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。新中国成立70年来,龙岩人民在历届党委、政府的领导下,同心同德,艰苦创业,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。七十年来,龙岩市综合实力大大增强,经济结构不断优化,民生条件持续改善,社会事业快速发展。今天,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龙岩市统计局局长黄明,与广大网民进行交流互动,聊一聊龙岩市在这70年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。
黄局长,欢迎您!
主持人好,各位网友,大家好!
首先,能否请黄局长对我市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经济发展状况作个总体介绍。
好的。总体看,这70周年,我市国民经济实现历史性巨变,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。建国初期,龙岩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,经济实力弱小。70年后的今天,无论是经济总量,还是人均水平都大幅度提高。国民经济呈现跨越式增长。
1949年,龙岩市国内生产总值只有0.74亿元,到1978年增加到5.18亿元,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,经济总量迅速扩张,1994年超过百亿,达到102.75亿元;2011年突破千亿,达到1242.15亿元;2018年,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93.3亿元,是1949年的375.4倍,年均增长9.0%,2018年一天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了1949到1954年6年的经济总量,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。
我们龙岩市GDP总量出现巨变,那请您给各位网友介绍一下人均GDP的变化情况。
我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这70年里增长151.6倍,年均增长7.6%。人均GDP由在由1949年的69元稳步上升到1978年的245元后,迅速提高到2018年的90655元,突破九万元。扣除价格因素,2018年比1949年增长151.6倍,年均增长7.6%,其中1979-2008年平均增长10.9%。从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DP来看,2014年首次突破一万美元大关,与全省同步迈入1万美元时代,2018年达到13700美元,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,已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地区。
龙岩市的产业结构在70年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
建国初期,龙岩市经济结构极不合理,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,所有制结构单一,分配绝对平均主义,城镇化水平很低。70年来,产业结构实现由农业为主,向一、二、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。改革开放以来, 龙岩市坚持以“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”为主线,大力实施“农业稳市、工业立市、三产强市”战略,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,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大力推进工业化、城镇化,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,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跨越式的发展,产业结构明显优化,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。1949—1978年,工业占比迅速提高,由1949年的8.6%提高到32.1%,而农业占比则由73.7%下降到45.3%。到2018年,第一产业由1978年的45.3%下降为10.2%,第二产业由34.4%上升为47.9%,第三产业则由20.3%大幅上升至41.7%。
黄局长,我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得怎么样?
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,并于2002年超过公有制经济,到2018年约占69.3%。其中,个体私营经济已基本占据龙岩经济的半壁江山,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活跃的所有制类型。继2000年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改制发行股票成为龙岩首家上市公司,2003年紫金矿业在香港成功上市,2005年龙工机械在香港成功上市,2006年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英国成功上市,股份制经济为龙岩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,2008年4月紫金股份回归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。截止2017年底,全市有7家上市公司。
我还记得2018年我市用9小时建成新火车站台,“龙岩速度”震惊海内外。我很想了解一下,这70年来龙岩铁路的发展情况。
建国70年以来,我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,城市综合承载加强。新中国成立后,龙岩只有1957年鹰厦干线贯通漳平。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,龙岩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,2000年7月梅坎铁路和2005年4月赣龙铁路的建成通车,完善了闽西铁路交通网,2006年1月12日,直通北京的“海西号”列车开通,成为第二个开通进京列车的革命老区市。2012年6月29日,龙厦铁路正式开通,标志着龙岩动车时代的开始,进一步缩短了龙岩到厦门、福州等地的距离。南三龙铁路于2018年底正式通车,新增线路里程105.83公里。截止2018年底,累计铁路营业长度592公里,其中电气化长度360.76公里。
听说我市入选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,龙岩的科技发展情况怎么样?
龙岩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,大力发展科技事业,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取得良好效果,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,并不断增加,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1996年的3家发展到2018年的近千家企业。全市拥有科技机构的企业135家,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家,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。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7件,地理标志商标42件,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。
1978—2018年,全市累计获得国家、省、市科学技术奖953项,其中获国家奖1项,省(部)级奖136项,获地(市)级奖755项。2008—2018年全市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应用科技成果606项,市级科技成果293项。这些科技成果中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6项,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475项。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、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。
请问黄局长,我们龙岩的教育事业70年来有什么变化?
建国初期到1978年,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基础教育,同时也适度发展高等教育。文盲率大幅下降,基本普及小学教育,学龄儿童入学率大幅提高。改革开放以来,龙岩市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,积极推进义务教育,努力提高教学质量,在全面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“两免一补”、“国家助学金”政策基础上,先后免除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和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,基础教育基本实现“高水平、高质量”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,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。70年来,创办了龙岩学院,组建了闽西职业技术学院。2018年全市各类高校招生6221人,在校生18486人,毕业生5036人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678人,在校生20099人,毕业生6408人。普通高中招生15068人,在校生45721人,毕业生15169人。
这70年来,大家的生活好了,钱袋鼓起来了,黄局长,龙岩的收入变化情况怎么样?
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89元增加到2018年的35759元,年均增长9.1%;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50年的66元增加到2012年的9396元,年均增长8.3%;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0842元增加到2018年的17154元,年均增长9.6%。
我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逐步建立和完善?
建国初期到1978年,社会保障实际上是国家保障,但层次较低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,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。70年来,龙岩市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,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得到加强。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、失业保险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三条保障线,多次提高三条保障线发放标准,增加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,养老、失业、医疗、工伤、生育“五大保险”稳步扩面,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,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得到关注。
特别是十八大以来,龙岩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,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。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.33亿元,比2006年增加23.53亿元,年均增长13.3%。2018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.29万人,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36.18万人。全市养老机构总床数1.67万张,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4.26张。
感谢黄局长为我们带来如此详实的介绍,接下来把时间交给网友。
请问一下黄局长,我市有多少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?
全市城区有2764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救助,农村有4.14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。
我要查统计资料,请问哪里可以更便捷地查到?
感谢您对统计事业的关注,您可以通过浏览龙岩市统计局官网,或者关注“龙岩统计”公众号,我们最新的数据,往年年鉴等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查阅到。
黄局长,你好,现在我市有多少个工业园?
截止2019年上半年,全市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、7个省级工业园区。
非常感谢黄局长的耐心解答,今天的访谈到这就结束了,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。我们下期节目再见!
再见!
附件下载: